当前位置:知识百问>百科问答>分散剂的基本原理

分散剂的基本原理

2023-12-12 10:13:48 编辑:join 浏览量:616

一个稳定分散体系的形成,除了利用静电排斥,即吸附于粒子表面的负电荷互相排斥,以阻止脊答粒子与粒子之间的吸附/聚集而最后形成大颗粒而分层/沉降之外,还要利用空间位阻效应的理论,即在已吸附负电荷的虚野肆粒子互相接近时,使它们互相滑动错开。

这类起空间位阻作用的表面活性剂一般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。灵活运用静电排斥配合空间位阻的理论,即可以构成一个高度稳定的分散体系。高分子吸附层有一定的厚度,可以有效地阻挡粒子的相互吸附,主要是依靠高分子的溶剂化层。

分散剂的基本原理

分散剂的机理:

1、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,降低液-液或固-液之间的界面张力。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。

2、高分子型的分散剂,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层,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增加,提高形成立体阻碍的颗粒间的反作用力

3、使固体粒子表面形成双分子层结构,外层分散剂极性端与水有较强亲合力,增加了固体粒子被水润湿的程度.固体颗粒之间因静电斥力而远离。

4、使体系均匀,悬浮性能增加,不沉淀,使整个体系物化差轿性质一样。以上所述,使用分散剂能安定地分散液体中的固体颗粒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分散剂

标签:分散剂,基本原理

版权声明: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,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即处理。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hshbaiwen.com/answer/300070.html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