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yú wēng zhī lì] 渔翁之利汉语词汇。犹言渔人之利。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获利。有一句古话说: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: 赵且伐燕,苏代为燕谓惠王曰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莫过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!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!’两者不肯相舍。渔者得而并擒厅握型之。今赵且伐燕,燕赵久相支渔翁扮猜之利,以弊大众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。故愿王熟计之也。”惠王曰:“善!”乃止。简皮兄文: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箝其喙。鹬曰: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!”蚌亦谓鹬曰: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!”两者不肯相舍。渔者得而并擒之。解释 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 处 元·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二折:“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,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。”用 法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示 例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:“~,自己渔人得利。”
标签:渔翁之利
版权声明: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,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即处理。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hshbaiwen.com/article/303935.html